選秀過後,兄弟下半季該怎麼玩?

(圖片由運動視界攝影作家侯禕縉(猴子旅攝)授權提供)  中信兄弟靠著火力掩護終於在相隔14年後再次奪下上半季冠軍,這個季冠軍理論上可以讓球隊在接下來的時間有更大的練兵空間,吳復連總教練喊出全年勝率第一的目標,會訂下這個目標並不奇怪,兄弟等於現在在起跑點上已經領先,想要的只是別被後面的追兵超車,但要用什麼手段去執行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一支常勝軍應該要具備檢討自己的能力,筆者這篇主要將選秀結果和兄弟下半季的戰略布局做一次統整性討論。  (圖片由運動視界提供)  努力洗洋投先吧 「先發崩盤、牛棚過操」簡單一句話就是兄弟上半季整個投手狀況的濃縮,其中牛棚的使用問題大家已經檢討了很多,也看的出來兄弟教練團有在尋找出路,在鄭錡鴻支援牛棚失敗後,靠著魔力轉任牛棚終於在上半季最後替牛棚止血,兄弟牛棚比較大的問題還是在使用方式,某段期間大量使用某幾位牛棚投手,如果只看局數除了陳鴻文外大致都還在一個合理範圍,陳鴻文也只是略微超標,這部分由於本站已經有許多專欄寫手檢討過,

TFG體育

筆者就不佔用篇幅贅述。 牛棚的過量使用,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先發的崩盤,兄弟上半季先發群總共只吃下312局的工作,平均一場剛好過5局而已,也就是說每場比賽都有4局要給牛棚來處理,一場比賽4局也許你會說沒什麼,天天都4局就很麻煩了,更別說還三不五時夾雜一些6、7局的比賽在其中。 而先發的崩盤,主要還是洋投的問題,去怪鄭錡鴻吃不了高局數沒有道理,如果他吃的了那就不會是5號先發,事實上鄭錡鴻先發9場一共投了45局,也算有達標兄弟先發群的平均值,鄭凱文每場可以吃6.2局,雖然壓制力不若前兩年但很明顯也不會是主要問題源。 現在兄弟要找的還不是費古洛、海克曼這種可以在冠軍戰吃1、4、7的投手,必須先找到可以丟長局數不會爆、能夠保護本土牛棚到冠軍戰還有力氣投球的洋投,不然以現在這種每天4局的進度大概到冠軍戰也找不到什麼牛棚能用了;兄弟現在後面還一個伍鐸在等,目前從二軍的比賽看來他和去年相比沒有什麼退化,以去年他的表現來看是可以期待吃下足夠的局數,

威樂娛樂城

而現任一軍的3個洋投,其實都還是有問題。 希克今年上半季問題很大,從五月初到六月初這一段希克好像改善了他的控球問題,其實這段期間他只是想辦法降威把球往好球帶丟,這很可能是解僱的壓力逼使他做的轉變,這段期間他5次先發拿下3勝0敗,但整體被打擊率偏高,從六月開始他似乎有找回一些球威,而控球又開始跑掉,仍舊是那個5局用球數必破百的希克;不過在現在中職威力型投手難求的情況下,我是贊成能再給希克幾場比賽試試,畢竟他去年真正開始加溫也是七月的事。 耐森我就覺得沒什麼好試的了,他就是投給對方打的工作馬型態,而現在兄弟的防線基本上就「外周內林」,去強求這種型的投手來適應實在有點浪費時間。 註:筆者完稿後,兄弟已決定將希克解約由伍鐸補上,由於維持內文連貫性,筆者便不修改內文僅以備註說明之。  (圖片由運動視界攝影作家侯禕縉(猴子旅攝)授權提供)  有沒有本土投手可以頂上5號先發? 兄弟現在另一個洋投名額是給魔力,以上半季最後這段期間的表現來說,留下魔力鎮守牛棚並非完全不可行的做法,事實上這才是魔力正確的使用說明書,問題是要留魔力,就必須要有本土投手能接手先發位置,不然到了831大限前還是得洗。 那兄弟現有陣容中誰可以試試先發?首先林煜清短時間內應該是不用想了,如果他真的沒傷,

LEO娛樂城

那他的生涯走到這已經出現了大大的危機訊號,新人陳琥畢竟是高中生,現在早早把他送上火線絕非好事,像去年那樣用更老一歲的林英傑來撐著用?先別說林英傑今年傷癒後一路是往短局數的走向在調整,如果要把魔力留到冠軍戰都還能用,那林英傑先發對冠軍戰的幫助趨近於0,所以這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杜家明、邱品睿、王梓安有沒有機會?杜家明的問題和林英傑類似,他現在拉上先發也是屬於很難在冠軍戰有所貢獻的投手,對整體戰略佈局較無助益,邱品睿今年狀況一直調整不過來,連二軍都撐不太住,自然也不是一個好選擇,王梓安的球路則很難走到第二輪,邱王擺在長中繼的位置還是比較好的使用方式。 所以還是得來看看江忠城、謝榮豪、彭識穎這三名較有威力的投手有沒有轉先發的可能,其中江忠城基本上可以優先排除,他在短局數可以催出球速,應該讓他試著往SU的方向發展,謝榮豪和彭識穎我的看法則是都有一試的空間,事實上謝榮豪的問題也已經有多位專欄寫手探討過,他去年剛轉去先發時水土不服,但漸入佳境後卻又被抓去支援SU,主要是教練團的思維在SU一環信任圈的投手太少,但這樣對謝榮豪的資質其實是一種浪費,現在上半季冠軍也拿到,謝榮豪受傷後兄弟也是好好的活著,再給他一次先發的機會真的是可以考慮的方向;而彭識穎讓他大量在牛棚使用對一個新人投手來講,已經出現過勞現象,他現在在牛棚對球隊的幫助很有限,已經很像是個單純吃局數的投手,再這樣投下去很怕會把信心都給投掉,擺到先發來試試也許會是一條出路。 我的看法是謝榮豪和彭識穎得成功拉上來一個,才有繼續使用魔力SU的空間,話說回來拉上謝榮豪或彭識穎對球隊未來也是件好事,現在中職的生態本土先發難求,趁著有餘裕的時候把這個稀有財練出來,之後無論就洋將的選用或調度都會更有彈性。  (圖片由運動視界攝影作家侯禕縉(猴子旅攝)授權提供)  精英制的調度思維必須改進 我一直認為等到王勝偉退休的那天,兄弟真該頒給他一個「功在家國」的匾額,他折損了自己的長打能力甚至縮短職業生涯,讓兄弟的游擊防區長期看起來好像沒問題,我相信球員本身無論是榮譽心的趨使或對自我的要求,想要積極上場的成分一定有,但如果不是只有4隊年年都有爭冠機會、和球員每年都要為自己下一年度的合約打拼,實在不應該讓少部分球員一直帶傷硬拚,現在兄弟有個富爸爸,雖然第五隊仍遙遙無期,但至少在合約的部分可以搞得合理一點。 另一個案例是周思齊,筆者不得不說周思齊這三年能夠將自己的打擊維持在高檔,已經算的上是某種程度的練武奇才,但周思齊在維繫打擊高檔的同時,他今年的防守也徹底退化了。 兄弟今年的陣容堪稱兵強馬壯,「兵強馬壯」絕對不是在指那9個固定先發而已,兄弟季前引進鄭達鴻被公認是步好棋,好棋的原因在於可以讓有傷病史的陳家駒得到舒緩,兄弟去年沒有接近陳家駒的捕手,而鄭達鴻的年紀同樣也不適合場場蹲捕,鄭達鴻蹲70~80場、陳家駒蹲50~60場,接下來兩年兩人的位置逐漸反轉,這應該是大部分象迷季前可以想像的理想模式,結果呢?兄弟季初就超大量使用鄭達鴻,不但把他搞傷了,傷癒歸隊後打擊也不見了,現在OPS+已經跌至兄弟輪替中的最低。 現階段又能卡到先發位置又該無限制餵PA的球員,在我看來其實只有一個許基宏,蔣智賢雖然還算年輕又可以追逐一些紀錄,但他有糖尿病還是得適度休息,張志豪因為鎮守CF每年都會有一些小傷,

SUPER體育

與其都是要休,健康休會不會比帶傷休好一點?王勝偉、張正偉這兩名勞苦功高的球員更不用說了,張正偉這兩年在許多方面都已經大不如前,要說現在就該將他降到第4 OF或許有點殘忍,但我覺得至少該是3.5 OF的模式,也能讓他延續自己的職業生涯。  (圖片由運動視界攝影作家侯禕縉(猴子旅攝)授權提供)  外野接班梯隊要優先養成 兄弟在這次選秀之後,外野又多了一個好手詹子賢加入,連同還在排隊的陳子豪、曾陶鎔,要說3年後三人可以完整接班,也不可能突然就天降神兵似的接班吧?我認為兄弟下半季理想的外野安排,應該至少空出一個位置讓這3人拿PA,詹子賢剛選到先從二軍出發還說的過去,陳子豪應該要拿到一軍大部分的先發場次,他跟許基宏一樣是個無限餵PA一定不吃虧的球員,而曾陶鎔今年在二軍的成績也很屠殺,又展現出很棒的CF tool,不過他還年輕,可以暫時一二軍跑著打,分一些一軍的替補機會和拿一些張志豪休息的場次。 至於周思齊和張正偉,我真心認為分一個外野席位給兩人輪就可以了,周思齊不守備的時候還可以擔綱一些DH,畢竟林智勝不算的話,周思齊其實是最有資格在兄弟拿DH的球員,雖然這樣一來會吃掉一些彭政閔的場次,但這是現階段比較可行的做法,彭政閔和周思齊都是自我要求甚高的球員,以輪休來取代出賽理應不會使兩人的狀況下滑。 總之未來是透過鋪陳而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讓陳子豪、曾陶鎔、詹子賢拿PA實際上不會造成兄弟多少戰力損失,但對他們的養成很重要,現在既然有餘裕練功,那就應該盡量練。  (圖片由運動視界攝影作家侯禕縉(猴子旅攝)授權提供)  中線內野可以不要硬操了嗎? 林智勝雖然是個不折不扣的怪物,怎麼說也34歲了,我知道他現在還有全壘打王等個人獎項可以拚,但他拿過的個人獎還嫌少嗎?現在兄弟的隊形短時間內不太可能讓林智勝去角落,接下來兩年他可能都會在中線度過,

大老爺娛樂城

適度輪休保護一下真的不過分。 兄弟在這次選秀會上補進可以看的中線內野其實就一個吳東融,林書逸比較像是往余德龍路線發展的工具人形態、但完成度還偏低,陳子鴻雖然有power,但守備位置該放在哪裡還很難說,而吳東融也已經25歲了且短期間內可能連一軍「游擊手」平均的打擊水準都看不太到,兄弟有可能在下半季就給吳東融一些一軍代跑、代守的工作,而把潘萣翔、王威晨、陳偉漢等人繼續留在二軍養成為主,其中潘萣翔雖然是二壘手出身今年面臨到不小的轉職游擊手守備問題,不過現在一來兄弟並沒有拿到好的接班人選,二來已經有個上半季冠軍當靠山,如果要選一個年輕球員來輪王勝偉的位置,我認為天賦最高的潘萣翔還是最適合的人選;至於陳偉漢和王威晨成長到一軍合格替補都是可以期待的,陳偉漢去年也曾經短時間證明過他有這樣的身手,這部分還是期待吳復連總教練能放開一點,不要拘泥在少了王勝偉和林智勝就天塌下來的樣子,雖然兄弟的內野接班天分不如外野,

ATG電子推薦

但還是得練,以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準,難道真要等王勝偉林智勝打不動了再來告急嗎? 當然陳江和還是可以吃下一些場次,他從來沒有不行過,只是用陳江和來吃就只單單是提供輪休的效果,對未來的幫助比較有限。  (圖片由運動視界攝影作家侯禕縉(猴子旅攝)授權提供)  球迷真正想要的是落實「職業化」 當然職業球隊求勝是最高目標,尤其中華職棒只有4支球隊,幾年不拿冠軍就好像有種被人看扁的感覺,但隨著時代進步,現代的球迷也越來越能接受球隊花時間重建戰力結構、並享受其過程;畢竟過往無論是球隊老闆、領隊、教練、甚至球員和球迷,都已經有過太多短期賽的思維,而職業運動並非短期賽,如何從各個環節的安排獲取合理的報酬(無論是戰績上的報酬或票房上的報酬),是大家都必須共同去面對的課題。 兄弟在追逐冠軍之外,如何跳脫過往一代、二代、三代象這種九個人玩到天荒地老的調度是最重要的事情,你去建設球探系統絕不是為了只找出可以一直玩一直玩玩個7年傷了老了再重新找出的九個人而已,你去打造二軍也不是為了把一軍沒位置的球員找個舞臺比賽而已;雖然我個人不喜歡,但我可以接受轉賣後新東家需要拿個冠軍來揚眉吐氣的藉口,現在既然已經取得冠軍戰門票,是不是可以開始為球隊的未來做一些佈局和努力?兄弟現在有很多天分是有可能在若干年後回頭看時會猛然發現「原來他們不只如此」的年輕球員,謝榮豪、彭識穎、陳琥、陳子豪、曾陶鎔、詹子賢、潘萣翔,如果他們走到那一天,這些過程全都會變成球迷感動的回憶,也是這支球隊無法被抹滅的歷史資產。 真的,趁現在開始做吧,除了洲際的大螢幕和Passion Sisters以外,讓兄弟在球場上也可以朝一支真正職業化的球隊逐步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