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小兒科醫師近日在臉書自曝,因孩子小時候過度保護,上了國、高中後生活自理能力出現問題,讓他不得不嚴厲教育,甚至會打耳光,貼文一出在網路上出現兩極討論,社民黨大安區立委參選人、臺北市議員苗博雅指出,大人責任是讓孩子健康成長,用打罵方式來教育,恐會造成孩子失去對世界信任,甚至學會使用暴力。
苗博雅表示,每次談到體罰,總有人質疑,若小孩無法講道理,經常講不聽,如果不能打,那要怎麼教,
新娛樂城
她提出幾個問題,
娛樂城遊戲
包含大學生荒廢課業、研究生論文擺爛、員工犯錯、父母年邁難以溝通等問題,教授、老闆、子女難道就可以打人嗎,
牛牛
「如果上述的答案都是不可以,為什麼在小孩不乖的場景,
體育投注
暴力就變成可以且必要呢?」
苗博雅表示,在文明社會裡,除非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難,人類都不該對另一人施加肢體暴力,在家庭裡,父母兄弟夫妻打人,都算家暴。社會常說家暴零容忍,「為何被打的對象是孩子時,家暴就有容許值呢?」
苗博雅說,有些人會說「都是因為小時候有嚴師嚴父嚴母打才有如今成就」她建議,可以搜尋「倖存者偏差」和「錯誤歸因」,
娛樂城出金
能夠「見證體罰的好」的人,其實是少數幸運躲過體罰負面效應的人。
苗博雅解釋,有更多被強力體罰的孩子,
最新娛樂城
從小就失去了對世界的信任,學會使用暴力,人生反而陷入黑暗,而這些體罰好的說法,就是「倖存者偏差」,她認為,這些因為體罰改過向善的人,大部分如果好好溝通,不需體罰,也可以收到和體罰一樣的效果。
苗博雅強調,人們如果不會對講不聽的成人使用暴力,就不該把「講不聽」當藉口對孩子動手動腳,他認為,大人責任是讓孩子健康成長,不該以暴力的形式,將自己的無能發洩在還沒有抵抗或逃脫能力的孩子身上。
★《聯合新聞網》關心你:遇到家暴事件,請打113保護專線
文章源自於U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