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 Expectancy(勝出機率)簡稱WE是由Tom Tango在其著作《 The Book》所發展出來用以衡量棒球比賽中每個半局壘上人數與出局數(base-out situation)依照時序變動影響下的主隊勝出機率,而這是賽伯計量學中最經典的幾個模型之一。當然它的基本假設是以聯盟平均水準的球隊,在任何的一個始點贏得比賽的可能性。根據Tango計算推廣的對照圖表中,我們可以發現到其用了如下的表示法: 「 Red…… Very High-Leverage Blue….. High-Leverage Gray….. Medium-Leverage (empty).. Low-Leverage 」 標示紅色表示有極高的權重,也就是在一場比賽之中該情境下佔有多關鍵性影響,而標示藍色就是高,即是次之的等級,再者灰色就是一般性狀況,空白的部分則是可有可無暫忽略的情況。而圖上的數字則是以1.0為基準值,擁有越高的數值(Leverage values)即表示這個當下愈是比賽的關鍵時刻!這個彙整表就是所謂的Leverage Index。(此處專指討論打者,當然亦有投手方的Leverage Index)在實際比賽中約僅有10%左右的時刻,LI(關鍵性指數)是大於2.0的,同時亦表示為該情境是一般情境LI為1.0時候的兩倍重要。而再細部觀之標示為“極重要”的(顯示為紅色且數值達到3.0含以上)的情境有出現第一個的在二局上半,[二局上,主隊領先一分,兩出局,滿壘],再來為 [二局下,主隊落後一或兩分,兩出局,
九州娛樂城
滿壘] 、[ 三局上,平手或主隊領先一分或兩分,兩出局,
雷神之鎚試玩
滿壘]、[三局下,主隊落後兩分,
亞博娛樂城
一出局,
多寶彩票
滿壘]、[三局下,平手或主隊落後一分或兩分或三分,兩出局,滿壘]……等等一直到第九局下比賽結束前的情境[九局下,主隊落後一分,兩出局,滿壘]這個Leverage values(關鍵性價值)最高有到10.9。 接著我們再細看比賽後段戰的七到九局,也是Leverage lndex重要性分佈最為密集的三個半局。若把它化為勝出百分率的表格的話會是長成這樣子。很明顯的這是在只要得到或失去一分(相對性)就可以改變戰局的情況下,所計算出來的,是以過往(2002年)歷史資料的 database去做統計分佈圖,不過就實際應用上就像是以前提過的RE24概念,最早由Lindsey在1963年所彙整的表格一樣,同樣40~50年過去了但是大多數的估計值仍然是大同小異! 讓我們舉個例子: [九局下,主隊落後一分,無人出局,無人在壘],在這樣的情境之下主隊勝出的機率(WE)僅有0.194,然後再往下看,若是下一位打者揮出安打站上一壘壘包,則WE上升到0.331。那麼我們可以說這支一安的使球隊贏球的機率增加了0.137,不可謂不大。若是在[九局下,主隊落後一分,兩人出局,滿壘]這樣的情境之下主隊的WE有0.278 ,若是下一位打者同樣擊出一支一壘安打。則場上情境馬上就演變成為[九局下,平手,兩出局,同樣擠成滿壘],這時球隊的勝出機率則大幅提升到0.662,雖然僅是追成平手而已。(註:Tango的模型是在處理沒有主客場優勢的情況下所製作的,但如果考慮進晚近的研究納進主客場優勢的話主隊大概比客隊多出4%的勝出優勢。) 談完了以上Win Expectancy運用的例子,若我們把上述的各情境勝出機率相互比較並加減之後。就是其後延伸的所謂的勝出機率提升指數(Win Probability Added),也就可以算出各個打者關鍵一擊的clutch能力有多強?當然為了要有統一基準的衡量,一般在計算上會把Leverage values(關鍵性價值)一起考量進去。所以亦從此處衍伸出一個情境校正勝出機率(Context Neutral Wins)其計算方式就是WPA/LI,意即原先在WPA上時,每個打席是被看作同等重要的,而沒有針對個別情境做區分,析言之CNW又奠基在前兩者(WE、WPA)上又更近一步的衡量打者的貢獻!而使用上的差別在於WE是一個大的架構概念,
雷火體育
它可以使教練團在各種場上情境時,找出最有利己隊勝出的戰術;但比較需要注意的地方是WPA必須是在該場比賽結束經過計算之後我們才能獲得的詳細資訊,時序上及運用上有所不同。 WPA/LI 表現 5.0 極優 3.0 優 1.5 高於聯盟平均 0.0 聯盟平均 -0.5 低於聯盟平均 -1.3 差 -2.0 極差 既然前面講到了clutch hitting,雖然一般普遍的棒球統計學研究否證了項下打點數目(RBI)作為是評比關鍵性打者與否的指標。但這種改變比賽的能力,雖不能僅用打點能力衡量(因為與隊友上壘能力、戰術運用有關)但無疑的是這種改變比賽的能力是可以被衡量的!此處我想提提它的主要兩個衡量方法:第一種是以情境校正勝出機率的比率(CNW)相互比較,WPA/LI的比值以0.0為benchmark依序往其兩端推,如同上表整理的,高於1.5就算高於聯盟平均 ;低於-0.5則是遜於聯盟平均。 第二種則是Baseball Prospectus所提倡的以 Clutch*= WE-MLVW 來評價。我想前項就是前段提過的勝出機率此不再贅述,比較有趣的是後者MLVW指的是打者貢獻的邊際勝場(以回歸式推算)。講得更明白些就是由Marginal Lineup Value回推而來,一場勝場的Runs to Win ratio大概是10:1,也就是打者以任何 形式在場上貢獻win values皆納入考量範圍,win values by event可參考以前寫過的這篇。如同我在淺談Kris Bryant對小熊隊進攻端貢獻一文曾經提過的內容如下也可供參考: 是故,從而我們可以理解到以第一種算法WPA/LI,其比較基準是聯盟平均;而若像後者以WE的概念並同時加入MLVW其實就是以replacement level來當作一個比較的基礎點。很殘酷的是今天若是一個球員(指打者)表現未達聯盟平均水準,尤指WAR,因為WAR這個評比不論何種版本皆納入了除了打擊以外,跑壘、守備等項目(當然已有經由守位與球場校正)並不代表他表現不佳,只是沒有那麼好。所以單就一次打一場或說一球擊命這樣的衡量關鍵打席的進攻能力,致使球隊多了幾分贏球機會這樣的一個角度而言,
戰神賽特外掛
我認為即時的貢獻也就是所謂轉瞬即永恆的當下是最容易被人們所遺忘的。有人還記得曾經是紅雀以及效力過天使的David Freese現在效力哪一隊嗎? 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個人認為本世紀世界大賽最經典的一刻!2011年的紅雀憤怒鳥David Freese單憑一己之力在G6、G7粉碎當時美聯西區強權遊騎兵條子軍團的奪冠美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給同時喜歡棒球與財金領域的讀者~有興趣可以瀏覽一下大麥的粉專!並參與討論及互動!王大麥的財金與棒球哲學隨筆 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資料: 1. mlb.com 2. Fangraphs ,